不忘来时路·奋力新长征 ——以“理信德行”走好“新的赶考路”
“欲知大道,必先为史”。学史是为了铭记革命先辈奋斗过的峥嵘岁月,学史是为了行得更稳当更有力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,“一切向前走,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;走得再远、走到再光辉的未来,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,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”。历史是民族安身立命之根本,是个人走好人生之路的指路牌。7月出版的第13期《求是》杂志发表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《学史明理、学史增信、学史崇德、学史力行》,总书记提到党史学习中的四个关键词——明理、增信、崇德、力行。“以史为鉴,可以知兴替”,bat365在线平台官方网站的研究生围绕这四个关键词畅谈学党史的体会。
课程论博士李林原:百年党史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抵御外敌、救亡图存的抗争史;是和平建设时期举国上下攻坚克难、敢叫日月换新天的奋斗史;是无数中华儿女用生命和热血去追求真理的复兴史;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辉煌篇章!我们生逢其时,使命在肩。站在“两个一百年”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,我们比任何时刻都更需要学史明理,补足精神之钙。一是明“脚踏人间正道,何惧世事沧桑”之理。“一个人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活,就可以忍受任何一种生活。”崇高的理想信念是一个人、一个民族能够始终屹立不倒、奋勇前进的动力。二是明“功成不必在我,而功力必不唐捐”之理。历史是一条奔流不息的长河,我们应该去追随那些不惧礁石,迎难而上的美丽浪花,正如鲁迅所说的那样:“摆脱冷气,只是向上走,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。能做事的做事,能发声的发声。有一分热,发一分光,就令萤火一般,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,不必等候炬火。”
教育硕士简蕊:历史是一个民族安身立命的基础。学史者不惑。党的历史是“教科书”,学习党史,传承艰苦奋斗的红色基因,筑牢百折不屈的信仰之基,养成自我革命的信念与勇气。知史者启智。党的历史是“营养剂”“一切从实际出发,实事求是”“理论联系实际”“密切联系群众”,用党的实践经验与历史反思,开启智慧,厚植情怀。知史者不忧。从党史学习中增强信心,汲取精神力量。长征精神、抗日精神、抗美援朝精神是党自强不息、百折不挠的生动写照,是党压倒一切困难的勇气与决心的集中体现。守望初心,明史者不惧。学习党史,将进一步坚定我们不忘初心、牢记使命的决心和信仰,进一步坚定对共产主义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仰和信念,把民族复兴确立为远大理想和最终奋斗目标,以更加昂扬的精神状态和奋斗姿态,建功新时代、奋进新征程。
教育硕士刘文迪:“道生之,德畜之,物形之,势成之,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”。德,涵养天地,厚德载物。官无德不为,国无德不兴;建党百年,德行为先。学史崇德,赓续精神血脉。“为政以德,譬如北辰,居其所而众星拱之”,对党忠诚,品行高尚,方能确保党内肌体健康。学史崇德,要求党员干部我将无我,不负人民,坚守“四德”,方能把稳思想之舵。立政德,筑“不作无补之功,不为无益之事”之基;明大德,承“苟利国家生死以,岂因祸福趋避之”之脉;守公德,立“长太息以掩涕兮,哀民生之多艰”之志;严私德,守“心不动于微利之诱,目不眩于无色之惑”之心。自党成立以来,在血与火的奋战中,便有树风向标的政德之人“鞠躬尽瘁者任弼时”;立信仰的大德之人“擦星星者秦艳丽”;宗旨的公德之人“倾注心血者赵贵知”;戒贪止欲的廉政之人“秉公执法者林燕”。长在春风里的我们,更要将锤炼党性作为终身课题,“入于污泥而不染”,秉持以学修德、以廉修德、以诚修德,以“德”绘就明亮底色,美好未来。
教育硕士张循旬:“学史力行”首要是不忘初心使命。“我们党的百年历史,就是一部践行党的初心使命的历史,就是一部党与人民心连心、同呼吸、共命运的历史。”在实践中不忘“为人民谋幸福”的初心,不忘“为民族谋复兴”的使命。“学史力行”还要勇担时代重任。建党百年大会上,昂首挺胸的少年们声如洪钟的“请放心,强国有我”,响彻云霄,震慑古今,这是吾辈青年义不容辞的责任担当!“学史力行”更要躬行实践。“学史明理”是践行的理论指导,思想正确,才能“潮平两岸阔,风正一帆悬”;“学史增信”是践行的稳固根基,信念坚定,方能“千磨万击还坚劲,任尔东西南北风”;“学史崇德”是践行的动力,革命先烈那跨越时间长河而永存不朽的道德风范,是我们严于律己奋斗不止的精神旗帜;“学史力行”则是践行的目标,理、信、德汇聚成一股劲儿,方能把实践的步子踏得铿锵有力。学史才知为何行、如何行!作为一名青年党员,我也愿用入党宣誓般的宏亮之声,向党和人民郑重宣誓:请放心,强国有我!
——新闻来源《上游新闻》2021年7月4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