党建动态
当前位置: 首页 > 党建工作 > 党建动态 > 正文
【公司党史学习系列报道十九】《上游新闻》报道公司师生学党史品审美,铸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之魂
发布时间: 2021-04-25 09:27:55   作者:本站编辑   来源: 本站原创   浏览次数:

教育兴则国兴,教育强则国强。2021年4月19日时值清华大学110周年校庆即将到来之际,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清华大学考察,为国内一流学府送上亲切祝福,向全国青年学子致以诚挚问候,为高等教育勾勒发展蓝图。习近平总书记有关审美教育的话题,持续引发热议。对此,上游新闻记者专访了bat365官网登录入口教育教师学院艺术研究中心主任、博士生导师董小玉教授。

董教授认为,审美教育在个人和整个社会的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意义。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,“要锤炼品德,自觉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,自觉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、革命文化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培根铸魂,启润心智,加强道德修养,明辨是非曲直,增强自我定力,矢志追求更有高度、更有境界、更有品味的人生。”审美教育利于个人涵养本性、锻造人格美、提升人格精神,同时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坚强支撑。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重视人的内在修养,以求达到一种至善、至美的人生境界。“文质彬彬, 然后君子”(《论语·雍也》) “上善若水。水善利万物而不争, 处众人之所恶”(《老子》五十八)“富贵不能淫, 贫贱不能移, 威武不能屈”(《孟子·滕文公下》)这种人生境界生机涌动、春意盎然、清新明净、坦荡莹洁,它并非脱离实际,而是以另一种眼光与心态投入社会实践,使生命焕然一新,能新时代的发展激活向善向美的力量。

董教授表示,在迈向乡村振兴的新征程中,审美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。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,“要发挥美术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,把更多美术元素、艺术元素应用到城乡规划建设中,增强城乡审美韵味、文化品位,把美术成果更好服务于人民群众的高品质生活需求。”审美教育正是为乡村振兴“铸魂”的利器。自然美、生活美、环境美、人格美等都可通过教育方式实现润物无声的审美滴灌。如电视连续剧山海情》中,乡村学校的孩子登上城市的舞台,自信唱响春天在哪里歌谣,让孩子们放飞艺术的梦想。又如“学雷锋纪念日”当天,bat365官网登录入口师生赴北碚区静观镇素心村,为当地建筑的白色墙体打造艺术长廊,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,绘制出一幅幅鲜活生动的现代新农村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图画,为村容村貌增色添彩,提升乡村文化底蕴,推动乡村文旅融合发展。董教授认为,艺术养心、审美益智,审美教育浸润新时代乡村的淳朴民风和良好家风,践行着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,润化着乡村的文化建设,同时,也推动着城乡审美意味、文化品位的提升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——新闻来源《上游新闻》2021年4月21日